早晨刚醒来后要喝茶、吃早餐时喝茶,下午还要设置专门的时间一起饮茶。茶很快成为了西方人餐桌上的宠儿,是每天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们用轮船带着成吨的白银过来,只为了换取一袋一袋的茶叶。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各国想要买茶叶只能从清朝来买。英国只能眼睁睁地将自己辛苦从殖民地运回来的白银再次运往清朝,巨大的茶叶需求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英国对清朝的茶叶霸主之位分外眼红,但是英国本土没有种过一棵茶树最终竟然成功地取代了中国成为了新一代的霸主。
接触
在当时的世界,一项能够风靡全国的习俗往往是从上层慢慢地渗透到下层的。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理查二世,随身的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这位“嗜茶如命”的葡萄牙公主将饮茶之风带进了英国王室。
不久饮茶的风俗就席卷了英国的望族,达官权贵们争相饮茶以表示自己尊贵的地位和品位。甚至有传闻说,1702年时安妮女王不喝价值不菲的葡萄酒,只喝自己的红茶。
随着茶叶逐渐通过市场流通,茶叶很快就征服了整个英国社会。喝茶对于英国人来讲,变成了像喝水一样自然而然又必不可少的事情。
饮茶习俗风靡整个英国不仅仅是人们的跟风心理在作祟,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也息息相关。英国人的日常饮食来源主要是牲畜产出的奶、蛋和肉类。这些食物吃多了容易让人感觉到腻,喝茶可以很好的缓解腻味。
另外英国由于工业化发展较快,空气质量也变得很差,当时霍乱和肺结核等病在英国国内肆虐流行。人们发现经常喝茶有利于预防肠胃疾病,因此更是对茶爱不释手。
随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一起“嫁”到英国的还有印度的孟买,葡萄牙将这块地作为凯瑟琳的“嫁妆”给了英国。所属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这才有了机会可以通过孟买与中国做生意,将中国的茶叶持续不断地运输往国内。
由于当时英国正处于蒸汽机的诞生前夕。因此有着大量的中产阶级和达官显赫存在。他们成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国商船所载的茶叶的最终归宿。
沉迷
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活动。各式各样的机器替代了作坊里的人力劳动,生产力迅速飞升,奠基了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实力。
率先发展蒸汽动力的英国抢得先机,迅速开展了向其他各国殖民的计划。至此,野心勃勃的英国从每个殖民地将当地盛产的黄金或香料等等运回国。但是令英国没想到的是,由于巨大的茶叶需求。自己千方百计从各地运回国的东西,要以另一种形式再运往当时的中国。
十九世纪初,英国逐渐形成了固定时间的“下午茶”习俗。当时的英国权贵们每天只吃两餐,10点钟吃完早餐后一直等到晚上8点才会吃晚餐。
所以这些权贵为了打发时间以及补充自己的体力就会在下午摆上“茶宴”。下午茶的时间通常举行在下午四点左右。因此当时有首英国民谣“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不仅如此,在下午吃茶已经满足不了英国人的胃口了。慢慢地人们在享用早餐时也会喝茶,甚至逐渐衍生出了“early morning tea”,即在每天醒来后吃早餐前也要喝一杯茶。英国人的一整天以茶开始,也以茶结束。
茶成为生活必需品的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在1799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达到了2300万磅。中国作为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古国,因为疆域辽阔、人口充足,能够大量地产出上好的茶叶。
这一点是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所以出口到英国的茶叶被中国一家垄断。每年大量的白银从英国流到了中国境内。
但是当时的中国已没有了往日的光辉,贸易顺差带来的大量白银并未被投入到现代化的建设中,而是被官员们尽数收入了自己的囊中。当时的中国错失了规模化生产的时机,这也为日后英国夺取中国的茶叶霸主地位埋下了伏笔。
通商战争
1840年,不满于贸易逆差的英国终于将舰队驶向了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英国将这次战争称作“通商战争”。当时紧闭大门的清朝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在英国的坚船利舰地攻势下,清朝没过多久就只得同意开设一些口岸进行贸易。
这下没了阻碍,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向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大烟”。并从中国运回大量的茶叶。1879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增长到了1.36亿磅。如此大规模的出口量,也使得中国茶农重数量、轻质量,中国的茶叶的质量和信誉度因此下降。
这次的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虽然战火破坏了清朝沿岸土地和其民众。但是英国打开了清朝紧闭的大门,也间接地促进了清朝小农经济的解体。
当时的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了江河日下之势。世界各国都正加快脚步迈入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国却独自做着旧时代的帝王梦。腐朽的封建制度下小农经济无法解体,出现在世界多国的机器在清朝这个东方的大国还了无踪迹。
原本清朝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在成本和数量等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可惜,清政府的一次失策给了英国夺取“茶叶霸主之路”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开拓
1763年,英国尝试偷种中国的茶树但是没有成功。
1815年,英国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大量野生茶树,并开启了阿萨姆茶叶的培育工作。此后印度的茶叶产量逐年稳定地增长,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为止,英国还是需要依赖进口茶叶。
1888年印度茶产量达到了8600万磅,这一数字超过了每年进口的中国茶叶的数量。
1901年,印度和锡兰年产茶叶达3.59亿磅,其中2.59亿磅出口到英国。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中国茶叶被后起之秀印度茶叶全方位赶超。
印度种植的茶叶价仅仅只有中国茶叶的4分之一,再加上产量优势,中国很快就痛失了自己“茶叶霸主”的地位。新的霸主英国掌控了令全世界为之疯狂的茶叶贸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时的中国不论是上层人士还是平民都沉迷于英国人带来的“大烟”不能自拔。随着通商战争响起,就像当年大批大批的茶叶被装上英国的船只一样。这一次,大量的货物被送到了中国。两国的白银流向有了180度的转变。
英国靠着“印度茶叶”和“大烟”两个法宝,摆脱了一直以来源源不断地将白银运输给清朝的魔咒。英国还将茶叶卖给了其他的欧洲地区,仅仅因为卖茶叶就赚得盆满钵满。
只不过又过些年,印度茶开始脱离英国的控制。美国也逐渐加入到“茶叶霸主”的角逐之中。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
结尾
茶叶,这个伴随着古老的中国延续至今的文明瑰宝。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一时间成为了世界市场上的宠儿。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无一不沉迷于喝茶。随之而来的便是世界各国的白银流向了清朝,使清朝成为茶叶霸主长达一百多年之久。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正如之前对黄金的沉迷一样,开始打起了茶叶市场的主意。终于,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在其殖民地印度成功种植出了茶叶。
这下,英国终于成为了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双料霸主”。但是斗转星移,随着各国踊跃的进入茶叶市场竞争,“茶叶霸主”地位几经易主。如今,中国茶叶依旧在世界市场上大放异彩。
不论是市场还是战场,没有哪一位霸主可以永远坐在王座上一直不败。聪明的人会审时度势,及时地提升自己的不足以增强自身实力。英国虽然偷种过中国茶树,并且利用“大烟”扩大自己的利益,以进一步稳固自身“夺取豪权”的实力。
虽然手段不是很光彩,但是也正因为英国人聪明地利用时局上的优势填补自己的空缺,最终从一无所有的境地成功弯道超车,打败了拥有上千年茶叶文化积淀的古国。
如今,世界商业战场依旧变幻莫测。想成为赢家只能不断地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局命脉增加自己可以稳赢的砝码。